柴米油鹽之上 堅韌初心之上
黨建鋒
周末有幸觀看了反映中國基層鄉(xiāng)村扶貧故事、共建小康社會的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深受感動。
片中講述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小干溪村的村支書常開勇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帶領鄉(xiāng)親們異地搬遷最終實現(xiàn)集體脫貧的感人故事。常開勇本身就是當?shù)厝,既是村支書更是一位年輕的共產黨員,每個月卻只有兩千元工資,其中有一半要花在每天開車上班辦事的油費上。他整日奔波在鄉(xiāng)村扶貧工作第一線,幾乎照顧不上家里。常常都是妻子一個人在家照顧老人、孩子,有時候很苦很累的時候,妻子也會悄悄抱怨說,多么希望自己也是丈夫的扶貧戶該多好啊。
比起對家人的疏忽與虧欠,常開勇對待村里那些扶貧戶,則是傾盡了無盡耐心與心血。村上有些扶貧戶起初不理解國家異地搬遷扶貧政策,尤其是村里的老人非?咕芤幌伦泳碗x開生活了幾十年的家園,卻要到新地點去重新生活。
常開勇就和同事們耐心向扶貧戶們解釋,并建議他們坐車先去異地搬遷的新住宅樓去參觀之后,再做決定也不遲。最終貧困戶們被說服了,他們坐車來到新的居住地,看到新建的寬敞明亮的住宅樓,想到還有政府提供的就近就業(yè)崗位,以及孩子們上學的便利條件等,都非常高興。而那些實在不愿意搬遷的老人們,也允許他們就暫時留在老家居住生活。
常開勇在看到自己與同事們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鄉(xiāng)親們都完成異地搬遷、就近就業(yè)、集體脫貧實現(xiàn)奔小康后,整天都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同時也感慨地回憶了當年自己家的貧困生活情況,以及父親因突發(fā)疾病而意外去世的悲痛往事,為此他留下了遺憾的熱淚。他說,如果是放到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下,父親也不至于那么突然就撒手人寰。他最后說道,因為小時候受過那種苦、那種累,真的不想看到有人再像我們小時候那么辛苦。假如我們不去付出,不去做的話,我們只有落后。自己作為村支書、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能夠在幫助鄉(xiāng)親們集體脫貧、全面奔小康路上盡一份力,就非常知足、非常滿意了。
《柴米油鹽之上》由兩屆奧斯卡獎獲得者、英國著名紀錄片導演柯文思執(zhí)導。柯文思拍攝這部紀錄片,其初心就希望以平凡人的視角記錄和展示他眼里的中國巨變?挛乃继寡裕“當再次來到中國,我從以前的‘好奇’變?yōu)榱顺錆M‘震驚’。我總是很愿意說‘中國的崛起’或者‘中國的復興’是21世紀最大且持續(xù)的新聞故事,這像上天賜予的禮物一樣珍貴。對于一個紀錄片導演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地方,沒有太多的西方導演在講中國真正發(fā)生的事情。對我來說,中國令我著迷,我有濃厚的興趣去講中國的故事。從一個歷史的角度,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去講一個大的敘事。中國所有人都在努力工作,他們都渴望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這雖是一部國外導演拍攝的紀錄片,但它立場客觀、視角獨特、情感豐沛,讓包括我在內的觀眾內心深受感動。我想正是由于全國鄉(xiāng)村有著許許多多像常開勇一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lián)熑、不怕苦累的共產黨員及廣大鄉(xiāng)村干部,才共同助力我們在建黨百年華誕前夕,圓滿順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如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國各族人民正走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歷史新征途中。讓我們新時代的年輕人承擔起自身的歷史使命與歷史責任,立足崗位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價值、向上向善,持續(xù)做出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嶄新歷史業(yè)績!
— THE END —